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表的壳体,旋转阀和外壳主体;所述旋转阀包括:阀盖和阀座;所述阀座上设置有出气口,以及环绕所述出气口等间隔的阵列设置有四个通气孔;所述阀盖上设置有进气口,出气腔和与所述出气腔相连通的连通腔;所述外壳主体设置有四个通气道和一个出气道;所述阀座与所述外壳主体相连接,所述通气孔与所述通气道一一连通,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出气道相连通;转动所述阀盖,所述进气口与一个所述通气孔相连通,则所述出气腔与另一个处于对角位置的所述通气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的工作性能稳定高效。
公开号:CN214333927U
申请号:CN202022743624.6U
申请日:2020-11-24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韦雅玲;黎林;李波;刘琴;李筱雅
申请人:CHONGQING SHANCHENG GAS EQUIPMENT CO LTD;
IPC主号:G01F15-14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壳体,尤其涉及一种燃气表的壳体。
[n0002] 膜式燃气表是一种计量可燃气体的流量计,气体由进气口进入计量室,推动膜片自由的摆动,膜片组件的运动需要转换成旋转阀的旋转运动,从而控制各计量室依次充气和排气,使燃气表连续循环运动。在膜式燃气表中,通过柔性的皮膜将计量室分成两部分,旋转阀使这两部分交替地与表进气口或出气口相通;皮膜受气体压力而在计量室内伸缩运动,使得计量室内两部分气体交替地吸入和排出。通常一台燃气表有两个计量室,而如何使得各计量室和旋转阀的位置能够合理分布是实现燃气表性能稳定的关键。因此,针对膜式燃气表需要设计一种结构合理的壳体。
[n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气表的壳体。
[n0004]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气表的壳体,旋转阀和外壳主体;所述旋转阀包括:阀盖和阀座;
[n0005] 所述阀座上设置有出气口,以及环绕所述出气口等间隔的阵列设置有四个通气孔;
[n0006] 所述阀盖上设置有进气口,出气腔和与所述出气腔相连通的连通腔;
[n0007] 所述外壳主体设置有四个通气道和一个出气道;
[n0008] 所述阀座与所述外壳主体相连接,所述通气孔与所述通气道一一连通,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出气道相连通;
[n0009] 转动所述阀盖,所述进气口与一个所述通气孔相连通,则所述出气腔与另一个处于对角位置的所述通气孔相连通。
[n00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沿所述阀盖的径向,所述连通腔位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腔之间,且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腔环绕所述连通腔等间隔的设置;
[n001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沿所述阀盖的径向,在所述阀盖的外侧设置有一连续的圆环;
[n0012] 沿所述阀盖的轴向,所述圆环与所述进气口相对应的位置的底面上设置有缺口。
[n0013] 沿所述阀盖的周向,所述缺口的长度与所述进气口在径向的最外侧开口弧长保持一致。
[n001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阀座上的四个通气孔分别为: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第三通气孔和第四通气孔;
[n0015] 在所述阀座上,与所述第一通气孔相对应的设置有第一输送腔,与所述第二通气孔相对应的设置有第二输送腔,与所述第三通气孔相对应的设置有第三输送腔;
[n0016] 在所述第四通气孔外侧与所述第一输送腔的接合位置设置有限位卡口。
[n0017]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在所述第二输送腔和所述第三输送腔相连接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定位板。
[n0018] 沿所述阀座的轴向,所述定位板的靠近所述阀座底面的一侧设置有定位缺口,且所述定位缺口的缺口底面为倾斜面。
[n001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通气孔与所述第三通气孔相邻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板;
[n0020] 所述第三通气孔与所述第二通气孔相邻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板;
[n0021] 所述第一导向板与所述第二导向板对称设置;
[n0022] 沿所述阀座的轴向,所述第一导向板、所述第二导向板与所述阀座的底面相邻的一端分别沿远离所述侧壁的方向弯曲延伸。
[n002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沿所述阀盖的轴向,所述连通腔中设置有连接柱,且在所述连接柱上设置有贯穿所述阀盖的连接通孔;
[n0024] 所述连接通孔为锥形孔,其大直径端与所述阀座相邻。
[n002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外壳主体包括:中间部分,以及在所述中间部分相对两侧设置的第一扣合部分和第二扣合部分;
[n0026] 所述中间部分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n0027] 所述第一扣合部分具有第三腔室,以及与所述第三腔室相连通的第一连通气道;
[n0028] 所述第二扣合部分具有第四腔室,以及与所述第四腔室相连通的第二连通气道。
[n002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通气道和所述出气道位于所述中间部分与所述阀座相连接的一端,其中,第一通气道与所述第一通气孔相连通,第二通气道与所述第二通气孔相连通,第三通气道与所述第三通气孔相连通,第四通气道与所述第四通气孔相连通;
[n0030] 所述第一通气道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第四通气道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
[n0031] 所述第一连通气道与所述第二通气道相连接;
[n0032] 所述第二连通气道与所述第三通气道相连接。
[n003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在所述出气道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缺口的缺口底面相抵靠的限位面;
[n0034] 所述限位面为与所述缺口底面倾斜角度相匹配的倾斜面。
[n003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在阀盖径向外侧设置圆环,其使得阀盖在周向上的强度被有效增强,从而对抑制旋转阀的变形有利,进而对保证阀盖的气密性有利。在圆环的底部设置缺口,从而使得阀盖外侧的圆环与阀座相抵靠的位置会构成一个贯穿的通道,从而起到了辅助进气口进气的作用,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阀的工作性能稳定高效。
[n003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将缺口的长度设置于进气口保持一致,这样使得在保证了圆环整体强度的情况下,实现了进气口进气量的最大化,对保证采用该旋转阀的燃气表具有较高的进出气能力有利。
[n0037]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通过在部分通气孔的位置相对应的设置输送腔,这样使得通气孔与其他结构的连接更为方便快捷,而且能够有效保证连接的气密性,对保证整个旋转阀的气密性有利。
[n003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通过在第四通气孔和第一输送腔的位置设置限位卡口,有效且利用了阀座上的空余空间,进而对减小整个阀座的尺寸有利。
[n003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通过设置定位板,可以实现组装后,其他结构对其进行压靠实现整个旋转阀的固定,使得整个旋转阀至需要较小结构即可定位固定,结构简单,成本低。此外,通过设置定位缺口以及将缺口底面设置为倾斜的,进一步使得整个旋转阀在安装时仅需简单结构的搭接承靠即可定位,提高了其安装定位的灵活性。
[n004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通过对称的设置呈弯曲的第一导向板与第二导向板,可以有效起到对气体导向作用,使得气体流动更为流畅,进而对整个进出气过程的效率更为有利。
[n0041] 图1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壳体的结构图;
[n0042] 图2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旋转阀的结构图;
[n0043] 图3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阀座的结构图;
[n0044] 图4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阀盖的结构图;
[n0045] 图5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阀盖的仰视图;
[n0046] 图6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外壳主体的结构图;
[n0047] 图7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阀座的仰视图;
[n0048] 图8-9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中间部分的侧视图;
[n0049] 图10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扣合部分的结构图;
[n0050] 图11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扣合部分的结构图。
[n005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n0052] 在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时,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所表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相关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n0053]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地描述,实施方式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
[n0054] 结合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燃气表的壳体,旋转阀1和外壳主体2。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阀1包括:阀盖11和阀座12。参见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阀座12上设置有出气口121,以及环绕出气口121等间隔的阵列设置有四个通气孔122。参见图4和图5所示,阀盖11上设置有进气口111,出气腔112和与出气腔112相连通的连通腔113。参见图6所示,外壳主体2设置有四个通气道2a和一个出气道2b。在本实施方式中,阀座12与外壳主体2相连接,通气孔122与通气道2a一一连通,出气口121与出气道2b相连通。转动阀盖11,进气口111与一个通气孔122相连通,则出气腔112与另一个处于对角位置的通气孔122相连通。
[n0055] 结合图3和图7所示,在阀座12上,出气口121设置在中间位置,通过以环形的围壁所围成,并通过连接板与阀座12上的本体结构相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通气孔122围绕出气口121等间隔的阵列设置,这样用于连接构成出气口121的围壁和阀座12本体结构的连接板也成为了各个通气孔122的分界,即连接板与阀座12本体结构的侧壁分别围成了四个通气孔122。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通气孔122的开口面积是相同的。
[n0056] 结合图4和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沿阀盖11的径向,连通腔113位于进气口111和出气腔112之间,且进气口111和出气腔112环绕连通腔113等间隔的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进气口111是贯穿阀盖11的本体的,从而实现气体从阀盖11通过。而出气腔112和连通腔113是在阀盖11上沿轴向突出的相连接的腔室。在本实施方式中,连通腔113与出气腔112相邻的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开口,连通腔113与出气腔112通过该开口相连通,连通腔113与进气口111相邻的一侧的侧壁将连通腔113和进气口111分割开,避免进气口111与连通腔113相连通。
[n0057] 结合图4和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沿阀盖11的径向,在阀盖11的外侧设置有一连续的圆环114。在本实施方式中,沿阀盖11的轴向,圆环114与进气口111相对应的位置的底面上设置有缺口114a。
[n0058] 通过上述设置,在阀盖径向外侧设置圆环114,其使得阀盖在周向上的强度被有效增强,从而对抑制旋转阀的变形有利,进而对保证阀盖的气密性有利。在圆环114的底部设置缺口,从而使得阀盖11外侧的圆环与阀座相抵靠的位置会构成一个贯穿的通道,从而起到了辅助进气口111进气的作用,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阀的工作性能稳定高效。
[n0059] 在本实施方式中,沿阀盖11的周向,缺口114a的长度与进气口111在径向的最外侧开口弧长保持一致。
[n0060] 通过上述设置,将缺口的长度设置于进气口保持一致,这样使得在保证了圆环整体强度的情况下,实现了进气口进气量的最大化,对保证采用该旋转阀的燃气表具有较高的进出气能力有利。
[n0061]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阀座12上的四个通气孔122分别为:第一通气孔122a、第二通气孔122b、第三通气孔122c和第四通气孔122d。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阀座12上,与第一通气孔122a相对应的设置有第一输送腔122a1,与第二通气孔122b相对应的设置有第二输送腔122b1,与第三通气孔122c相对应的设置有第三输送腔122c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四通气孔122d外侧与第一输送腔122a1的接合位置设置有限位卡口13。
[n0062]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在部分通气孔的位置相对应的设置输送腔,这样使得通气孔与其他结构的连接更为方便快捷,而且能够有效保证连接的气密性,对保证整个旋转阀的气密性有利。
[n0063] 此外,通过在第四通气孔和第一输送腔的位置设置限位卡口,有效且利用了阀座上的空余空间,进而对减小整个阀座的尺寸有利。
[n0064] 结合图3和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二输送腔122b1和第三输送腔122c1相连接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定位板14。在本实施方式中,沿阀座12的轴向,定位板14的靠近阀座12底面的一侧设置有定位缺口141,且定位缺口141的缺口底面141a为倾斜面。
[n0065] 通过设置定位板,可以实现组装后,其他结构对其进行压靠实现整个旋转阀的固定,使得整个旋转阀至需要较小结构即可定位固定,结构简单,成本低。此外,通过设置定位缺口以及将缺口底面设置为倾斜的,进一步使得整个旋转阀在安装时仅需简单结构的搭接承靠即可定位,提高了其安装定位的灵活性。
[n0066] 结合图3和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通气孔122b与第三通气孔122c相邻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板122b2。在本实施方式中,沿阀座12的轴向,第一导向板122b2与阀座12的底面相邻的一端沿远离侧壁的方向弯曲延伸。
[n0067] 结合图3和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三通气孔122c与第二通气孔122b相邻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板122c2。在本实施方式中,沿阀座12的轴向,第二导向板122c2与阀座12的底面相邻的一端沿远离侧壁的方向弯曲延伸。
[n0068]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导向板122b2与第二导向板122c2对称设置。
[n0069]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对称的设置呈弯曲的第一导向板122b2与第二导向板122c2,可以有效起到对气体导向作用,使得气体流动更为流畅,进而对整个进出气过程的效率更为有利。
[n0070] 结合图4和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沿阀盖11的轴向,连通腔113中设置有连接柱115,且在连接柱115上设置有贯穿阀盖11的连接通孔115a。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通孔115a为锥形孔,其大直径端与阀座12相邻。
[n0071] 结合图6、图8、图9、图10、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外壳主体2包括:中间部分21,以及在中间部分21相对两侧设置的第一扣合部分22和第二扣合部分23。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部分21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腔室211和第二腔室212;第一扣合部分22具有第三腔室221,以及与第三腔室221相连通的第一连通气道222;第二扣合部分23具有第四腔室231,以及与第四腔室231相连通的第二连通气道232。
[n0072] 结合图6、图8、图9、图10、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通气道2a和出气道2b位于中间部分21与阀座12相连接的一端,其中,第一通气道2a1与第一通气孔122a相连通,第二通气道2a2与第二通气孔122b相连通,第三通气道2a3与第三通气孔122c相连通,第四通气道2a4与第四通气孔122d相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通气道2a1与第二腔室212相连通,第四通气道2a4与第一腔室211相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通气道222与第二通气道2a2相连接;第二连通气道232与第三通气道2a3相连接。
[n0073] 如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出气道2b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定位缺口141的缺口底面141a相抵靠的限位面2b1。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面2b1为与缺口底面141a倾斜角度相匹配的倾斜面。
[n0074] 通过上述设置,实现了对阀座的准确限位,使得旋转阀的安装更为方便灵活。
[n0075] 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的例子,对于其中未详尽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当理解为采取本领域已有的通用设备及通用方法来予以实施。
[n007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燃气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旋转阀(1)和外壳主体(2);所述旋转阀(1)包括:阀盖(11)和阀座(12);
所述阀座(12)上设置有出气口(121),以及环绕所述出气口(121)等间隔的阵列设置有四个通气孔(122);
所述阀盖(11)上设置有进气口(111),出气腔(112)和与所述出气腔(112)相连通的连通腔(113);
所述外壳主体(2)设置有四个通气道(2a)和一个出气道(2b);
所述阀座(12)与所述外壳主体(2)相连接,所述通气孔(122)与所述通气道(2a)一一连通,所述出气口(121)与所述出气道(2b)相连通;
转动所述阀盖(11),所述进气口(111)与一个所述通气孔(122)相连通,则所述出气腔(112)与另一个处于对角位置的所述通气孔(122)相连通。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阀盖(11)的径向,所述连通腔(113)位于所述进气口(111)和所述出气腔(112)之间,且所述进气口(111)和所述出气腔(112)环绕所述连通腔(113)等间隔的设置。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阀盖(11)的径向,在所述阀盖(11)的外侧设置有一连续的圆环(114);
沿所述阀盖(11)的轴向,所述圆环(114)与所述进气口(111)相对应的位置的底面上设置有缺口(114a);
沿所述阀盖(11)的周向,所述缺口(114a)的长度与所述进气口(111)在径向的最外侧开口弧长保持一致。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12)上的四个通气孔(122)分别为:第一通气孔(122a)、第二通气孔(122b)、第三通气孔(122c)和第四通气孔(122d);
在所述阀座(12)上,与所述第一通气孔(122a)相对应的设置有第一输送腔(122a1),与所述第二通气孔(122b)相对应的设置有第二输送腔(122b1),与所述第三通气孔(122c)相对应的设置有第三输送腔(122c1);
在所述第四通气孔(122d)外侧与所述第一输送腔(122a1)的接合位置设置有限位卡口(13)。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输送腔(122b1)和所述第三输送腔(122c1)相连接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定位板(14);
沿所述阀座(12)的轴向,所述定位板(14)的靠近所述阀座(12)底面的一侧设置有定位缺口(141),且所述定位缺口(141)的缺口底面(141a)为倾斜面。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气孔(122b)与所述第三通气孔(122c)相邻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板(122b2);
所述第三通气孔(122c)与所述第二通气孔(122b)相邻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板(122c2);
所述第一导向板(122b2)与所述第二导向板(122c2)对称设置;
沿所述阀座(12)的轴向,所述第一导向板(122b2)、所述第二导向板(122c2)与所述阀座(12)的底面相邻的一端分别沿远离所述侧壁的方向弯曲延伸。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阀盖(11)的轴向,所述连通腔(113)中设置有连接柱(115),且在所述连接柱(115)上设置有贯穿所述阀盖(11)的连接通孔(115a);
所述连接通孔(115a)为锥形孔,其大直径端与所述阀座(12)相邻。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主体(2)包括:中间部分(21),以及在所述中间部分(21)相对两侧设置的第一扣合部分(22)和第二扣合部分(23);
所述中间部分(21)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腔室(211)和第二腔室(212);
所述第一扣合部分(22)具有第三腔室(221),以及与所述第三腔室(221)相连通的第一连通气道(222);
所述第二扣合部分(23)具有第四腔室(231),以及与所述第四腔室(231)相连通的第二连通气道(232)。
[000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道(2a)和所述出气道(2b)位于所述中间部分(21)与所述阀座(12)相连接的一端,其中,第一通气道(2a1)与所述第一通气孔(122a)相连通,第二通气道(2a2)与所述第二通气孔(122b)相连通,第三通气道(2a3)与所述第三通气孔(122c)相连通,第四通气道(2a4)与所述第四通气孔(122d)相连通;
所述第一通气道(2a1)与所述第二腔室(212)相连通,第四通气道(2a4)与所述第一腔室(211)相连通;
所述第一连通气道(222)与所述第二通气道(2a2)相连接;
所述第二连通气道(232)与所述第三通气道(2a3)相连接。
[001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气道(2b)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缺口(141)的缺口底面(141a)相抵靠的限位面(2b1);
所述限位面(2b1)为与所述缺口底面(141a)倾斜角度相匹配的倾斜面。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JP5250027B2|2013-07-31|質量分析計の配置
RU2002107872A|2003-11-10|Способ распыления топлива воздушным потоком, топливная насадка | и топливный инжектор для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способа
CN104180021A|2014-12-03|用于排出和供给流体的调平阀
CN214333927U|2021-10-01|一种燃气表的壳体
US7827973B2|2010-11-09|Integrated positive crankcase ventilation channel
CN202250732U|2012-05-30|一种微型泵的能控制气流的导流装置
CN203272078U|2013-11-06|风扇及其用于风扇的喷嘴
CN104169544B|2017-03-08|用于燃气轮机发动机的压缩机入口歧管
CN213839622U|2021-07-30|一种燃气表用旋转阀
CN108412816B|2021-06-18|风扇降噪结构
CN112245739A|2021-01-22|通气治疗设备及其进气结构
CN109915828A|2019-06-21|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CN102305401A|2012-01-04|辊道窑增压预混燃烧器
CN211116585U|2020-07-28|穿孔板式气流脉动衰减装置及压缩机
KR20190132782A|2019-11-29|사이드 채널형 재생 블로워
CN105484981A|2016-04-13|风扇及其用于风扇的喷嘴
CN211874730U|2020-11-06|一种真空泵的消音件
CN211536074U|2020-09-22|用于通气治疗设备的减噪结构以及通气治疗设备
CN211004556U|2020-07-14|气道结构以及相应的制氧机
CN211198602U|2020-08-07|精简的制氧机
KR20110006413A|2011-01-20|단일 흡입구 및 배출구를 구비한 사이드 채널형 재생 블로워
JP2020084909A|2020-06-04|空気供給装置
JP2010529359A|2010-08-26|ターボ分子ポンプ
WO2021164565A1|2021-08-26|风扇
CN212583918U|2021-02-23|一种新型气泵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2743624.6U|CN214333927U|2020-11-24|2020-11-24|一种燃气表的壳体|CN202022743624.6U| CN214333927U|2020-11-24|2020-11-24|一种燃气表的壳体|
[返回顶部]